close
說什麼故事給我聽?
──讀《寫給年輕人的簡明世界史》

  「誰掌握了過去,便掌握了未來。誰掌握了現在,便掌握了過去。」──歐威爾/一九八四

  二○○六年一月二十四日,北京《中國青年報》底下的週刊《冰點》被勒令停刊,在極短的時間內便震動全華人知識界,引發中共當局對於言論自由粗暴箝制的討論。香港《亞洲週刊》指出,《冰點》敢於挑戰高層權威的作風,早已引起當局的不滿,此次封殺是意料中事。
  真正的導火線在於《冰點》刊登廣州中山大學余偉時教授的文章〈現代化與歷史教科書〉,文中以義和團事件為例,強烈批判中共歷史教科書用極端的意識形態扭曲史實,灌輸給青少年,根本是讓後代「吃狼奶長大」。中共當局則批評此文「攻擊社會主義、傷害中國人民感情」。
  撇開政治、新聞自由這些議題不談,可以把兩造衝突視為對歷史的不同解釋造成,正如同古希臘格言:「人通常被對事物的看法,而不是被事物本身所困擾。」

  正因為不同的背景會產生不同的歷史解釋,閱讀任何版本的世界史時,最好都能帶著戒心去讀。如同書名,宮布利希《寫給年輕人的簡明世界史》是以推廣歷史知識給下一代作為其寫作目的的,如何拿捏調和各種觀點,便變得十分重要了。宮布利希生在德語文化區的奧地利,於一九三○年左右寫下此書,這些背景應當都影響了他書寫的方向及內容。
  有別於過內主流的美式觀點,這本世界史呈現的是更為歐陸﹝尤其是德語區﹞的聲音。長達四十章的內文中僅有不到五章的篇幅提到東亞、美洲等地。宮布利希也在文中寫道:

  「……你問我為什麼不多寫一些其他地方發生的事情?因為那些事件在世界舞台上並沒有發揮深遠的影響,所以我選擇談一些更重要的事。」

  這裡的「世界舞台」,事實上便是歐洲了──甚至不是全部歐洲,東歐、北歐在這本書裡亦著墨不多。就像一般世界史的書寫,人類的文明以埃及為起點,擴及西亞、希臘一直到整個地中海,接著再因大航海時代交棒給大西洋。但有趣的是,宮布利希不斷把眼光投向德語區,即使它們未必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慎重地描寫條頓人、哥德人與羅馬帝國的互動,並且把傳教士向德語區部落傳教視為重要事件:因為那是這個區域文明化的開端。
  對於生在台灣的我,這樣的觀點是十分新奇的。畢竟,沒有那個版本的教科書會詳細的描述查理曼大帝如何建立他的帝國,又是如何有效的管理幅員廣闊的土地;更不會如本書一般生動的敘說歷任德意志皇帝與羅馬教皇之間的矛盾、爭奪但又必須互相依賴的奇妙關係。

  透過外國人的眼光來看本國的歷史有時頗啼笑皆非,例如他在描述中國思想文化時,把孟子的性善說誤植為孔子的學說;而對於匈奴人則以「嗜吃生肉」來加強既有的野蠻人形象。除此之外,宮布利希對中國、日本的評論雖然不脫一般西方人的刻板印象,但也沒有太大的不公平。
  大部分的讀者均認為此書文筆流暢有趣,值得國內教科書編者學習,但我卻以為,更難能可貴的是宮布利希在建構自身文化主體性的同時,能用更寬容更理性的態度對待史實。除了輕描淡寫模糊俾斯麥修改電文引起普法戰爭的劣行外,其他書寫都還算公正。尤其宮布利希身為奧地利人,卻從不迴避奧地利、德國為歐戰中最早的侵略者此一事實,僅僅用「瓜分世界」來說明此一階段歐洲列強的衝突肇因,這種態度十分不容易。
  相較之下,無論是中共或我們,關於歷史的敘述都含有太多的偏見。就像余教授所說:「……被侮辱被損害的屈辱,給中國人構築了新的思想定勢。……因為『洋鬼子』是侵略者,中國人怎麼做都是有理,都應歌頌。這是愛國主義的要求。」經歷了這麼久的時間,無論是在廣大的陸塊還是在狹小的島嶼上建國,華人仍然拋不掉天朝上國般地自我中心思考。什麼時候,我們才能擺脫歐威爾鐵箍似的箴言,誠實純粹地對年輕人說一個故事?

﹝全文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uck15820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